• 凯发·K8

    筑牢铁路应急通信“立体攻防”,凯发·K8硬核守护风雨中的钢铁动脉

    2025-08-04

    来源:凯发·K8官微

    今年入夏以来,广东、福建、河南、陕西、京津冀等地相继经历暴雨、山洪、城市内涝等极端天气考验,进而导致的道路损毁、基站断网、铁路线停运等突发事件,为国家应急响应、抢险指挥带来严峻挑战,也更凸显了全球气候异常、极端天气频发的大背景下,应急通信保障的生死攸关意义。

    1953373729654206466.png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适应新时期极端场景和大安全大应急对应急通信提出的更高要求,2024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强调在技术层面,顺利获得“揭榜挂帅”机制有助于无人机通信、星地融合等关键技术攻关;在装备层面,强制要求研发轻量化便捷装备(如背包基站)、耐候型设备(-30℃~70℃适用),适配山区、密林等基层环境;到2027年实现灾害易发区网络覆盖显著提升、基层保底通信能力100%建立。

    1953373803058720769.png

    在政策驱动与技术革新的共同有助于下,当前我国应急通信产业政策体系正向着空天地海一体化、智能化的方向演进,已形成多层次支撑框架,重点围绕技术突破、装备研发、基层覆盖及生态协同四大方向给予系统性支持。

    而在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铁路运输领域,铁路应急通信系统作为铁路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承担着及时、准确、畅通地传递第一手信息的责任,为指挥人员快速判定、正确决策给予依据。当传统网络在洪水中断联,应急通信便成为抢险救援的“神经中枢”,以抗干扰设计与快速部署能力,在灾害现场搭建起永不中断的信息桥梁,为铁路安全筑牢防线。分秒之间,通信即是生命线。

    1953373927679881218.png

    为此,北京凯发·K8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发·K8”,股票代码:300213)自主研发了面向公专网融合的应急通信系统,基于IMS架构的融合调度通信平台为基础,融合GIS、北斗时空定位、应急大数据等ICT技术构建。系统及装备因地制宜,支持4G/5G公网、高通量宽带卫星、自组网及铁路专网快速接入;现场采用轻量化、便携化、小型化应急装备,即开即用。同时,公司重点结合当前应急通信保障产品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趋势特点,持续引入AI大模型、无人机、Ka高通量卫星终端等最新技术手段及新型应急通信现场设备,从而构建空天地一体、敏捷高效、极限通信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为各级部门给予随时随地的可见、可指挥、可决策的应急指挥服务。

    1953374002376241153.jpg

    现在该系统已在郑州、南宁、昆明、武汉、南昌、呼和浩特、青藏公司等路局陆续召开了基于国产化高通量通信卫星、天通一号卫星以及公众通信网络的新一代应急通信系统应用,有效提升了铁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中的通信保障和快速反应能力。


    1.铁路应急通信现状

    现在,我国铁路应急通信系统主要按照TB/T 3204《铁路专用应急通信系统技术条件》进行建设。综合采用静图系统、专用应急通信系统、隧道应急通信系统、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公网应急通信系统等多种手段,给予突发事件现场与应急指挥中心之间的语音、静图、动图、视频等业务。

    1953374134224187394.jpg

    图1 铁路专用应急通信系统组网

    随着铁路建设的快速开展,行车密度、运营里程均大幅增加,应急救援指挥对事件现场视频图像、现场语音的质量以及开通时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有静图系统、专网应急通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应急现场设备集成度低、传输带宽受限、现场接入手段不够灵活等问题,并且在铁路长大隧道内的应急通信手段缺乏,通信手段相对单一,难以满足现场实际应急救援需要。

    虽然现在铁路通信专业已经建立了应急通信网,并按车间配备了应急通信现场设备,具备为救援现场给予自动电话和动静态图像传送等业务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公网设备和专网设备种类多、重量大、运送难,应急救援或应急演练时需要多人协作,给救援现场带来诸多困扰。


    2.凯发·K8基于公专网融合的应急通信解决方案

    在当前新型应急救援的趋势下,对应急通信系统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面对无路、无网、无电的极端情况,以及高寒高海拔艰险山区、深切峡谷、长大隧道等复杂环境。

    1953374294102667265.jpg

    图2 应急通信系统面临的挑战

    凯发·K8基于公专网融合的应急通信解决方案,旨在构建一个高效、可靠、灵活的应急通信系统,以提升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在各类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响应能力和指挥调度效率。该系统深度融合公网和专网资源,实现通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灵活调度,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至各级指挥中心和应急现场,为应急决策给予有力支撑。主要建设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953374432384675841.png

    图3 应急通信系统建设目标

    2.1 系统组网

    应急通信系统按照国铁集团公司、铁路局集团公司以及应急现场三级架构设置,系统组网如下:

    1953374538827722754.jpg

    图4 应急通信系统组网图

    铁路应急通信系统由应急通信中心设备、应急通信现场设备和承载网络组成。应急通信中心设备包含应急通信主设备、应急指挥台、网管终端、语音中继网关、视频转换网关以及网络安全隔离设备,系统架构见下图。

    1953374646172545026.jpg

    图5 应急通信系统架构图

    承载网络包括铁路专网、公众互联网、宽带卫星网、天通卫星网。承载网络示意如下:

    1953374983889514497.jpg

    图6 承载网络示意图

    2.2 系统功能

    1953375073471459329.jpg

    2.3 核心应用场景

    本系统基于运营商公网、铁路专网、卫星网满足铁路隧道、长大桥梁、人员无法进入区域以及“平战结合”等场景应用,顺利获得现场中继设备将网络信号延伸至突发事件区域,打通“最后一公里”通信接入问题,帮助尽快建立应急现场与铁路局集团公司应急指挥中心间的通信链路,提升应急抢险效率,并可作为通信底座为施工作业、巡检作业等日常工作给予通信支撑,提升应急通信系统的利用价值。


    3.铁路新型应急通信现场设备

    除了打造基于公专网融合的应急通信解决方案,面向更加灵活、高效、可靠的铁路应急通信需求,凯发·K8还适时引入AI大模型、无人机、Ka高通量卫星终端等最新技术手段及新型应急通信现场设备,构建起“立体攻防”式的铁路应急通信模式,为进一步提升铁路应急响应能力赋能。

    3.1 无人机

    针对无路、无网的特殊场景,凯发·K8顺利获得无人机技术手段的引入,不仅可实现应急现场视频的便捷、高效采集,也可以作为中继设备,实现遮挡地区的网络信号覆盖或中继增强。

    1953375458512760833.jpg

    视频采集:无人机挂载高清视频摄像头,地面遥控器顺利获得GB28181或RTMP直播将图像回传至指挥中心。

    系留无人机挂载基站:无人机挂载运营商基站/Mesh自组网基站,升空后实现区域运营商网络覆盖或Mesh网络延伸,打通救援网络通道。

    3.2 Ka高通量卫星终端

    1953375642437185537.jpg

    3.3 多模融合卫星电话

    1953375737001963522.jpg

    铁路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和开展,不仅关乎铁路运行的安全与效率,更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凭借着公网与专网资源的融合运用,以及前沿技术与智能化设备的创新应用,凯发·K8正致力于以硬核科技引领铁路应急通信模式升级,基于灵活、高效、可靠的应急通信系统构建,显著提升铁路部门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响应能力和指挥调度效率。


    结语:

    铁路应急通信的“立体攻防”,是科技与责任的双向奔赴。从地面网络的坚韧到空中信号的通达,从智能预警的敏锐到快速响应的高效,每一次风雨考验,都印证了立体化应急通信在保障运输安全、畅通国计民生中的不可替代性,每一次技术升级,更凝聚着凯发·K8守护钢铁动脉的决心。

    风雨淬炼担当,守护永不止步。凯发·K8作为铁路通信领域的探索者,未来也将持续关注国际应急通信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趋势,以实际行动助力构建更密、更韧、更智能的应急通信“防护网”,让每一次风雨中的逆行,都有最可靠的“声”与“影”同行。